當我們發現了真理,就解脫了

        負面情緒像「雜草」一樣, 一直蔓延.除草是治標,用除草機會長得更旺(除一根長兩根)。為什麼地瓜葉吃不完以地瓜葉來比喻情緒,地瓜葉用除草機,暫時會有效,但是我們會有「吃不完的地瓜葉」(會長得更多更茂盛);用除草劑,會有抗藥性,剛開始有效,之後全部都產生抗藥性。

當我們發現了真理,就解脫了:情緒的地瓜葉

        負面情緒像「雜草」一樣, 一直蔓延.除草是治標,用除草機會長得更旺(除一根長兩根)。為什麼地瓜葉吃不完以地瓜葉來比喻情緒,地瓜葉用除草機,暫時會有效,但是我們會有「吃不完的地瓜葉」(會長得更多更茂盛);用除草劑,會有抗藥性,剛開始有效,之後全部都產生抗藥性。

靈性地圖?心靈地圖?寶藏在哪?

        地圖每個人都說有,但都不太確定?拼圖總是不完整,有這一塊,少那一塊,好像少了什麼?明明往左,卻一直往右,每個人都在找「寶藏」,都有地圖。但一直在「繞圈子」,一直到不了。

The truth was a mirror in the hands of God.
It fell, and broke into pieces.
Everybody took a piece of it,
and they looked at it and thought they had the truth.

Rumi

        自從一九七五年《奇蹟課程》問世以來,爆發了通靈的熱潮,各式各樣的通靈資料模仿這部課程的技巧與方法,那些通靈書籍的追隨者講的跟《奇蹟課程》幾乎一樣。然而在內行人眼裡,其它的教誨缺少了《課程》裡頭最關鍵的部分,而那些部分正是《奇蹟課程》之所以成為《奇蹟課程》的原因。你固然無需去批判其它教師,但並不是說,你就不該全心投入《奇蹟課程》這部最地道的「一體性」訊息。不同意其它教師的觀點,本身並無大礙,然而,有一點你務必當心───《奇蹟課程》裡面許多關鍵性的要點,構成此書的原創性,也代表著人類靈性發展上革命性的跳躍( quantum leap)。可是,絕大部分的奇蹟教師或學員在銓釋過程中常會忽略這個特質。這情形跟兩千年前 J 兄的教誨一樣,世界仍想重施故技:

        僅擷取書中某些觀點,摻雜著假相世界的概念,遮蓋了聖靈的真實訊息,抹煞了實相的真面目。將來,我們絕不會因為你不喜歡某些觀念就避而不談。等你聽完以後,你若還想抗拒或不願接受,那是你的決定,至少不是由於我們未曾說過的綠故。

盲點

        新時代 (New Age):人間事有些無法解決;舊傳統:感覺總是「不合時宜」,解決一部份問題。(不合時宜是指:已經變得沒有效率或是過時的生活方式、架構、觀念、概念。)

靈性拼圖


    在愛中已無需寬恕:「寬恕」是手指,「愛」才是月亮,在「只有一個靈魂」的"一",連寬恕都不存在。

♦ 盲點

        舊時代:只能用舊的傳統資訊(不合時宜)。「宗教補習班」林立(門戶之見)。與神對話:自創品牌(另一種偶樣崇拜)。把寬恕當月亮,把愛當手指(本末倒置);

        新時代 (New Age):沒把ego考慮進去(全然性善論,安慰劑效應,吃多了會有抗藥性,ego依然存在)。

        有人認為上主在一體之境內體驗不到祂自身,而唯一能體驗到祂自身的方法,就是造出這個世界,並活在其中。似乎有不少人相信像《與神對話》這類書藉的作者或教師所說的這套想法。倘若他們願意深入去看,自會發現這樣的上主簡直神智不清。

與誰對話-神會給你靈感與啟示

靈性地圖-有地圖但不完整

真的假不了假的真不了-目睹真神境界的奇蹟學員


        這個世界裡有愛,但愛不是源自「這個世界! 」

        恐懼、憎恨、以及它們產生的罪惡,都是衍生物。「愛」是根本。「愛」先於宇宙而存在,而更肯定的是「愛」先於世界的架構而存在。最初是沒有罪惡、恐懼、和憎恨的。只有一體天愛、一體潛能、以及一體靈性。

Love is in the world but not of it ! 

Fear and hatred, and the evils that come from them, are all derivative. Love is primary. Love existed before the universe, and most certainly before the structures of the world. In the beginning there was no evil, fear or hatred. There was only One Love, One Body of Potential and One Spirit.

        當形式開始展現時,自由意志被延伸到「愛」的每個層面,去成為生命、去體驗生活、去實踐它的潛能、以及了悟它本身就是「愛」。如果它真的渴望,甚至可以選擇否認自己的本質。由於這最後的選擇,所有危險的「雜草」從而生起。這最後的選擇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禮物。 沒有它,你會只是「愛」的一個層面,而沒有進一步去創造的力量。 你會是「祂」的一件創造物,而不是「祂」之子。 一旦「愛」成為你的選擇以及你的天性, 所有二元性的潛能都會從你的生活中消失,而你也得到指揮權

 As manifestations began to take shape, free will was extended to every aspect of love, to be life, to experience life, to fulfill its potential, and to know itself as love. There was even the choice to deny its own nature, if that should be desired. From this last choice all the weeds of peril have sprung. This last choice was a very important gift. For without it you would have been an aspect of love without the power to forward creation. You would have been a creation of God, but not a Child of God. Once love has become your choice as well as your nature, all potential for duality is erased from your life, and you are given command

        然而,依據經驗法則,從所有生命的衍生事物當中尋求神性的指引,可能是誤導多於啓發。一個人可能會迷失在矛盾和迂迴的訊息迷宮裡,這些訊息可能只是在服務自己的規畫和信仰。聽從這些喋喋不休的聲音,將不會為你帶來最高層次的理解。雖然如此,如果你沒有看到遍及萬物的靈性連結與一體性,你可能會迷失在分離的幻覺、批判、甚至是歧視裡。尊重這靈性等式的兩邊需要許多的智慧。 

As a rule of thumb, however, looking for Divine guidance from all the derivative realities of life may be more misleading than enlightening. A person can become lost in the labyrinth of conflicting and circuitous messages that are merely serving their own agendas and beliefs. Listening to all the chatter will not bring your highest level of understanding. In saying this, it is also true that you may become lost in your illusions of separation, your judgments, and even bigotry, if you fail to see the spiritual connection and unity throughout all existence. There is much wisdom in honoring both sides of the spiritual equation.

— Love Without End


延伸閱讀

[H.S]真理、道路、生命:耶穌的真意

♦「本質」 與  「形式」:鞠躬是形式,尊敬的心才是本質。

     宗教,如同是指向月亮的「手指」,真理才是「月亮」。要了解佛陀精神,未必要當佛教徒;要了解基督精神,未必要當基督徒;要了解老子精神,未必要當道教徒;要了解奇蹟精神,未必要當奇蹟學員。了悟其精神本質,形式為配套,超越宗教的框架,就不容易陷入一家之言。

        真相與文字無關。真相需要去體驗,真相在智慧中顯現。「真相」往往是與事實相反, 而發現真相是「智慧

     地球上各種類宗派的教會,都是置在第二圈的上層部。這也不違反「同類相聚」的法則。各教會都相連在一起,不是分散在四處。去教會參拜的人數頗多。但是信仰宗教的人,還未能超過地上的人數。因靈界並沒有設置分教會,所有的信徒都趕來總會,於是信徒的數目一看好像是很多。

第三圈以上的靈界,如果有宗教區別,都會被排斥是對宗教抱有偏見。

“有宗教的偏見,就不能上升到第三圈以上的靈界,絕不會有如果不信仰這種宗教就不能獲救的事。”

     只有在偏信的時候,不能獲得救度。只有對唯一的神,平等的信仰,在第三圈以上的世界很盛行。連排在一起各宗教的教會總會內,不斷在說教。都是由第三圈以上的靈界所下降的教師來說教。不准信徒們只聽一種教會的說教。應要更換來聽各宗派的說教。在聽聞各教師說教的時候,信徒們自能充分來理解各宗派的得失,終就到達唯一神平等的觀念。— 靈界次元(靈界七層)

 

相似真理與絕對真理

Truth:真理比小我簡單多了

J兄一點都不重視神學,他只重視真理。真理即是「祂」之 愛,那也是J兄的存在本質。

— 白莎

真理和謬誤

        某人向善於辭令的人詢問:善辯者啊!真理和謬誤如何區分?他揪著耳朵說:這是謬誤,眼睛是真理,唯它才使人信服。再如,在談到必須分辨是非曲直,明確支持和反對時,寫道:

        思想如果不專,分散了方向,其價值連一把韭菜也比不上。若荊棘之根吸走了理智之水,理智還怎能結出碩果纍纍?啊!應該把壞的枝條剪掉,並澆足水,以使好的枝條繁茂。倘若這兩種枝條都鬱鬱蔥蔥,只有一種能結果實,另一種則完全無用。水若只滋養此枝條,而不管彼枝條,最後出現怎樣的差別,你將會看到。何謂公正?把水給予果樹,何謂暴虐?把水給予棘刺植物。

♦ 你相信=信念創造實相: 信念創造實相的盲點

問:吃有機食物好不好啊?我的老師跟我說:「吃有機的人充滿恐懼啊!(怕中毒!這個有毒,那個也有毒!)你的心已經負面了,這樣的心態,吃有機也會不好。那如果妳心地好,吃什麼都好。老師是這樣跟我說的。

in spirit:心地好喝農藥會不會掛掉。每個人的動機(為愛地球而吃)、身體素質不一樣。有些論調咋聽之下很有道理,有道理不一定是真理。實證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小孩子剛生下來天性會愛媽媽?小孩子生下來不一定會愛媽媽。有可能是依賴,有可能是愛,依賴和愛混雜在一起。

是「率直」傷人並非「實話

        “「率直」與「誠實」之間存在著相當大的混淆。有些人是如此的率直,以致於他們的每句話都會刺痛別人,然而,他們無法看到更微妙的事物。這些人盡全力的去說出他們的想法,即使他們的頭腦並沒有清晰的感知。率直可能而且經常造成傷害。誠實總是來自真實,因此其中包含了安慰、支持、和解答的要素。”

♦ 有道理並不一定是真理:真理是宇宙永恆不變的道理

        “一個人傳達真理時所需要的僅是:尊重實相。真理的揭示可以是非常溫柔與和善的,帶著寬容與慈悲對待別人的理解。我經常運用寓言來說出真理。「喻言及隱喻」的厚道層面是:它們對於聽者的內心、想法,和期望有通融性。以「喻言及隱喻」的方式,一個真理能讓許多人聽進去,並依據每一個人的接受能力和準備好的程度,在不同的意識層面上被理解。真理如何被傳達並不重要,重要的是:什麼被說出,和什麼被聽到!

心靈明亮透徹,能映照出真理的彩繪

當你不安於思想的表達時,你開始說話;當你再也無法居住於心靈的孤寂裡,你將移居於唇舌間,而聲音則成為 一種娛樂與消遣。在你的許多談話中,思想被扼殺。 有許多人因害怕寡居,而變得喋喋不休。孤獨的靜寂讓你看見「赤裸裸的自我」,於是你逃之夭夭。有些人說話,卻匱乏知識與洞察力地來闡述一個他們自己並不明白的真理。那些心懷真理的人 ,從不付諸言語。

不二是真理的本質(一致性)。真理不需要信心,真理就是信心本身,真信來自實證。真理重在覺知,而不在於白紙黑字中。真理不是創造的,是發現的。真理是先發現,後實現。凡是真實的,不受任何威脅,凡是不真實的,根本就不存在。 「祂」的平安即在其中。

The truth doesn’t come with words.
It’s silent.It’s something you just know —without words.

 

相似真理與絕對真理事實vs實相vs真相-真理是不二

有沒有信耶穌,都是永生的。


♦ 延伸閱讀:

謙卑與自卑:見賢思齊與偶像崇拜

Q:我在一個團體跟隨老師學習多年,很感恩團體的老師帶我「入門」,但在團體中的一些「作為」,讓我感覺到不是很「自在」,感覺到修煉上有點「停滯」不前。若不偶像崇拜,不去找老師靠自己,容易陷入「我慢」。又另外一個極端。但是若是要去拜老師,又容易落入「權威控制」,到底該怎麼做?

in spirit:

見賢思齊是「謙卑」;偶像崇拜是「自卑」。個人崇拜,若有偶像崇拜,是枯井的心 ;見賢思齊,是謙卑學習,是湧泉的心。例如:拜佛祖神像乞求保佑(形式),學習佛陀的精神、空性的智慧(本質   )。

見賢思齊是用豐盛的湧泉之心,灌溉我們所學習的對象;偶像崇拜是貧乏的枯井之心,這兩者很微細(兩者的形式(form)一樣,本質(essence)相反。自私跟自愛也是這樣,很容易畫上等號。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