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S] 因果關係的第三者:中道(矛盾的解藥)

你的人生會出trouble,就如同開車出車禍,有為無為沒有拿捏「中道」。右道左道看得到,中道在心裡(無形的)。中是中道(平衡),中道不在外面,是在裡面。


「本質」即「價值」:本質(essence) >+ 形式(form)

  • 有指導靈來導航,要能相應(是外星的存在)
  • 此生學習「有為無為、接受與給予、空與有」
  • 活出生命中的真我本然(你應該如是的樣子)
  • 環保單位(工作平台)與此生的主題相契合

     宗教可以當水龍頭,也可以當找到水源頭的工具,或者人們變成宗教的工具。錢可以是工具,或我們變成錢的工具(錢奴)或用錢來找到水源頭。這是中道,不偏不倚的,不是去否定外在的世俗事物(非究竟,但方便)。「善」用這些工具。地球上的人靈性度不高的,都是普遍「抓水龍頭」變成水龍頭的工具了。然而,一但我們是「自己冒出水源頭:湧泉的心」,外在的一切事物都能成為我們的工具。


     直至今日,每當我感覺到我試著以萬事通的姿態介入,以擴展我的愛時,我就會想起「愛的包容」所具有的更偉大力量。這並非意謂著我們轉過頭盲目的忽視別人的困境,畢竟我們是同一體的。另一方面,在我們認出愛於內心的力量之前,當我們著手愛的行動時,我們只是批判一個情況,並未榮耀身歷其中的那個人。除非我們親身經歷別人的困境,否則,我們有什麼權利去告訴他:應該怎麼做?

     他是一位內在平衡絕不輕易傾斜的人,一個知道順服真諦的人。因為覺悟的真義就是來自順服的內在平靜。

順服不代表軟弱或被動,也不是宿命或投降;其實正好相反。真正的力量就存在於順服之中一種來自內在的力量;順服於生命神聖本質的人,即使外在廣闊世界一再發生騷動不安,也可以生活在不受干擾的鎮定與平和之中。

Submission does not mean being weak or passive. It leads to neither fatalism nor capitulation. Just the opposite. True power resides in submission a power that comes within. Those who submit to the divine essence of life will live in unperturbed tranquillity and peace even the whole wide world goes through turbulence after turbulence.

— 愛哲學課 (The forty Rules of Love)


中道就是「平衡感」:Meek(溫順謙和)與Moderation(適度適中)

     一個人還沒有表現出喜怒哀樂時的平靜情緒為「中」。「天」賦予萬物「性」。「性」是萬物之所以存在的「理」。按「理」而生活,完成天所賦予的使命,就是「道」。道對於人來說是各有不同的。區別,調整各種不同的使命,使之成為大家都遵守的原則,被稱為「修道」,即「教」。「性」、「道」、「教」之論指出了人被「天」賦予使命以及使命的重要性。

柔順( meek )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將會繼承整個地球。
Blessed are the meek
, for they shall inherit the earth.

     我近乎尷尬的無法承認,我有點難以接受這份賜福,因為「柔順」帶著「服從」的意味。雖然謙卑是一項高尚的個人品德,但是「柔順」的概念還提供了其它意義,並不僅止於此,尤其是關於人類的相對價值。

     「柔順」並不是一個容易讓我去把它與「繼承地球」一起聯想的概念!“這意謂著我應該以卑屈的地位去過一生嗎?或者,我們再次面臨翻譯上的難題了?”

     他微笑並且說:「是的」,更清晰的翻譯將會有所幫助。

     「柔順」(Meek)這個詞在亞拉姆語裡有幾個意義。它可以表示:謙虛的、卑微的、卑屈的,或是謙讓的。然而,這些都不是我所表達的意義。在英語裡,我所要表達的最貼切的字是「中道」(Moderation)。這才是它應該被詮釋的方式。

當你生活中道時,你不就是在平衡中嗎?
當你生活在平衡中,你不就是完整的嗎?
當你完整時,你不就繼承了地球嗎?

     「中道」是一個相對的概念,它從均衡與平衡取得它的力量。它不能以同一個價值或是限制被強加於所有的人身上。它必須透過洞察而學習。一個身負重任的人比一個責任較少的人,需要更多的資源,才算「中道」。「中道」並不是祈求限制或遵從,而是合理的祈求「一個人在平衡時更為完整」。

一個人所需要的事物是經由他或她能夠「愛」的事物而定的。在「愛」的指揮之下,透過「中道」,一切事物都會得到供應。

     「那些生活中道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將繼承地球。」中道是上主的經濟原理,也是賜福的經濟法則!」(Blessed are those who live in moderation, for they shall inherit the earth. Moderation is the economy of God, and the economy of blessing!)當他說這道理時,他也提醒我不要把「中道之道」變成一個新的評判標準(new standard of judgment)。

一個人的中道可能對另一個人來說太過分,而對其他人卻不足夠。

     在中道之內也有動態改變的層面。中道是平衡,但它並不是沒有內在活力或變化之靜態停滯的平衡。中道有一定的進展成果,經由成長、波動、守恆、和分享來維持它自己。幸福是中道的真實感受。

在所有人事物當中尋求中道。(Pursue moderation in all things.)

     我不只是在物質的積聚或是身體的舒適上,也在你吃的食物上、以及在心智的追求、習慣、和工作上建議「中道」。當地球成為天堂時,經濟原理的標準將會是「中道」的標準。「當其他人挨餓時,某些人還在積聚錢財。」這將不再是常態。當你學習到:

你所分享出去的一切事物都將以倍數增加,並且成為你自己接受的基礎,分享將會變成一種喜悅。

Sharing will become a joy as you learn that everything you share will be multiplied and then become the basis of your own receiving.

— Love Without End

.JPG

.jpeg


延伸閱讀

你的杯子有多大?你在哪個階段?

真理道路的七個階段,說起來容易,親身體驗卻很難。除了路上本來就有的障礙之外,也沒有人可以保證會一路暢行,沒有間斷。


        塔布里斯的夏慕士問我,關於先知穆罕默德與蘇菲大師比斯塔米的問題時,我覺得這個地表上彷彿只剩下我跟他兩個人;而在我們眼前開展的,則是真理道路的七個階段—也就是每一個自我必須要克服才能抵達「真一」的七個境界(Maqamat)。

        第一個階段是墮落的自我(Depraved Nafs),是人類最原始也最常見的階段,也就是靈魂受困在物慾追求的階段。大部分的人都困在這個階段,為了滿足他們自我的需求而掙扎受苦,但是又一直將自己長期的不快樂歸咎於他人。

我是跟他們的自我爭吵,那是不一樣的。

“ 祂說
把你的愛和慈悲   給那些
否認「他們的人性」的人
他們走的是一條   「痛苦的路」”

蘇丹,瓦拉德
一二四五年十二月,孔亞

        或許有些人覺得那只是開玩笑,但是聽到別人閒言閒語,總是讓我心痛。他們對自己一無所知的事情,怎麼能夠如此的輕蔑與不屑呢?人們是如此的悖離事實真相,真是奇怪呀!想來也令人害怕!他們不了解父親與夏慕士之間那種心靈聯繫的深度,顯然都沒有好好讀通古蘭經,因為他們若是讀過古蘭經,就會明白經文裡不乏類似這種精神伴侶的故事,例如摩西與希爾的故事。

        那是在《山洞章》裡,寫得明白又清楚。摩西是人類的偉大典範,有朝一日足以成為先知,同時也是傳說中偉大的軍事領袖與立法者。可是他曾經一度急需一名精神伴侶來開啟他的第三隻眼,而這個伴侶不是別人,正是希爾—痛苦與沮喪的撫慰者。

        希爾對摩西說:「我一輩子都是行者。真主指派我雲遊世界,完成該做的事。你說想要加入我的旅程,但是你若跟著我,就絕對不能質疑我做的事。你可以忍受陪著我走卻不質疑嗎?你能夠完全信任我嗎?」

        「是的,我可以,」摩西向他保證。「讓我跟著你走吧。我保證不會問你任何問題。」

        於是他們出發上路,一路上走過各個不同的城鎮;可是當摩西看到希爾出現一些不合理的舉動時,像是殺害男童或是鑿沉船隻,他就忍不住了。

        「你為什麼要做這些可怕的事情?」他急切地問。

        「你許下的承諾到哪裡去了?」希爾反問道。「我不是告訴你不可以問我任何問題嗎?」

        每一次摩西都以道歉收場,並且承諾不會再問,但是每一次他都還是無法信守諾言。到後來,希爾跟他解釋他所做的每一件事情背後的理由。慢慢地,摩西當然也開始了解:原來表面上看來惡毒不幸的事情,經常都是焉知非福;倒是那些看似喜悅的事情,最終反而帶來災禍。跟希爾短暫為伴的時光,正是一生中最讓他大開眼界的一段經驗。

        就如同這個寓言故事一樣,世界上有些似乎是一般人無法理解的友誼,其實正是通往更深沉智慧與洞見的管道。我也是如此看待夏慕士在我父親生命中地位。可是我知道其他人不做如是觀,讓我憂心悻悻。不幸的是,夏慕士也沒有努力讓人喜歡他。他常常坐在神學院的門口,像暴君一樣,攔下每一個想要進去找我父親談話的人嚴密地盤問,讓人難堪。

        「你找偉大的毛拉納要做什麼?」他問。「你帶了什麼東西當禮物?」

        這些人不知道該怎麼回答,往往結巴猶豫,甚至道歉,最後夏慕士就把他們打發走了。有些訪客隔了幾天又帶了禮物回來,有的拿乾果、有的拿銀幣,有人拿絲毯或新生的羔羊。可是看到這些東西,讓夏慕士更惱怒,一雙漆黑的眼珠子像是要冒出火來,氣的滿臉紅光,又把他們趕走了。

        有一天,有個人受不了夏慕士,大聲喊道:「你有什麼權利擋住毛拉納的大門?你一直問每一個人帶了什麼東西來,那你自己呢?你又給他帶來了什麼東西?」

        「我帶來我自己,」夏慕士說,聲音大到足以讓每個人都聽到。「我為他犧牲我項上人頭。」

        那人踉蹌地退了幾步,低聲喃喃自語了幾句,看起來不是生氣,反倒更像困惑。

        就在同一天,我問夏慕士說:他受到如此大的誤解與又沒人感激,會不會讓他覺得很煩惱?我藏不住心裡的憂慮,指出他最近樹敵太多。夏慕士一臉茫然地看著我,彷彿不知道我在說些什麼。

        「可是我沒有敵人呀,」他聳聳肩說。

        「愛真主的人可能有人批評或是反對,但是不可能有敵人。」

        「沒錯,但是你跟人家爭吵啊,」我反駁道。

        夏慕士怒道:「我並沒有跟他們爭吵,我是跟他們的自我爭吵,那是不一樣的。」

        然後他又輕聲說道:「四十條法則中有一條是:這個世界就像是一座雪山,會反射你的聲音。不管你說什麼,不管是好話或壞話,終究會回到你自己的身上。因此,若是有人對你有惡意,你說他的壞話只會讓事情惡化,會讓你困在負面能量的惡性循環:反之,你應該連續四十個日夜,嘴裡講的,心裡想的,都是關於那個人的好,等到四十天結束之後,一切就會變得不一樣,因為你在內心已經變成了另外一個人。」

        「可是外面的人說你的各種壞話,甚至還說兩個大男人走得這麼近,一定有什麼不可告人的事情,」我越說越小聲,到最後幾乎聽不見。聽到此話,夏慕士伸手放在我的手臂上,臉上依然是他一貫的鎮定笑容。然後,他跟我說了一個故事。

        兩個男人從一個城鎮要到另外一個城鎮,途中遇到一條因為下大雨而溪水暴脹的溪流。就在他們準備要過河時,看到一名年輕貌美的婦人獨自站在溪邊,需要別人的協助。其中一人立刻跑到她身邊,抱起那名婦女,抱著她過河。然後將她放下來,揮手道別,兩個人又繼續他們的旅程。在他們剩下的旅程中,另外一個人變得格外安靜且悶悶不樂,朋友問他什麼,他都不說,就這樣生了幾個小時的悶氣之後,終於忍不住打破沉默,說:「你為什麼碰觸那個女人?她可能會引誘你!男女授受不親啊!」

        第一個人冷靜地答道:「朋友啊,我抱著那個女人過河,過了河就把她放下來了:是你才一直抱著她不放的呀!」

        「有些人就像這樣,」夏慕士說。「他們肩上扛著自己的恐懼與偏見,結果卻被重擔給壓死了。如果你聽到有任何人不能理解我和你父親之間友誼的深度,叫他去好好清理一下自己的思想吧!

~愛的哲學課:雲遊僧與詩人魯米


♦ 延伸閱讀:

無意識的執著

        宇宙是一個整體。宇宙間的每一個人和萬物都透過無形的故事網彼此聯繫;不管我們是否知道,其實我們都在無聲地交談。不要傷害他人。要有悲憫心。不要在別人背後說長道短——就連看似無傷大雅的話也不要說!從我們口中說出來的話並不會消失,而是永遠地儲存在無垠的空間,等時候到了,自然就會回過頭來找我們。一個人的痛苦會讓我們一起受苦,一個人的喜悅會讓我們一起微笑。

—(夏慕士的「愛的四十條法則」)

無意識的執著:迷者—凡夫俗子渾渾噩噩的人

        宇宙是一個整體。宇宙間的每一個人和萬物都透過無形的故事網彼此聯繫;不管我們是否知道,其實我們都在無聲地交談。不要傷害他人。要有悲憫心。不要在別人背後說長道短——就連看似無傷大雅的話也不要說!從我們口中說出來的話並不會消失,而是永遠地儲存在無垠的空間,等時候到了,自然就會回過頭來找我們。一個人的痛苦會讓我們一起受苦,一個人的喜悅會讓我們一起微笑。

—(夏慕士的「愛的四十條法則」)

上主的經濟原理及賜福的經濟法則:中庸(moderation)

夏慕士
一二四七年四月,大馬士革

那個時候,大馬士革已經到了仲春時節;自從我離開孔亞之後,十個月過去了,蘇丹。瓦拉德終於找到我。當時,我正在湛藍的天空下,跟一位名叫方濟各的基督徒隱士下棋;他是一位內在平衡絕不輕易傾斜的人,一個知道順服真諦的人。因為伊斯蘭的真義就是來自順服的內在平靜,所以在我看來,方濟各比任何一個自稱是穆斯林的人,都還要更像穆斯林。因為四十條法則裡就有一條說:

順服不代表軟弱或被動,也不是宿命或投降;其實正好相反。真正的力量就存在於順服之中一種來自內在的力量;順服於生命神聖本質的人,即使外在廣闊世界一再發生騷動不安,也可以生活在不受干擾的鎮定與平和之中。

我移動我的大臣(註),想要迫使方濟各的國王移位,可是他很快地做了一個大膽的決定,移動了他的城堡。就在我開始懷疑自己是不是就要輸了這盤棋時,抬起頭來,正好與蘇丹,瓦拉德四眼相對。

「你好啊,」我說。
「所以你還是決定來找我了。」

註:西洋棋最早源自印度、後來經由波斯傳至西方國家。現在我們稱之為「王后」(queen)的棋子,在中古世紀的名稱是源自波斯語的「大臣」(Vizier)

他先是悲慘的一笑,然後又恢復嚴肅的表情,對於我知道他經歷過的內心掙扎,似乎頗為訝異;不過他向來是個誠實的人,也沒有否認這個事實。

「我在外面遊蕩了一段時間,並沒有來找你。可是過了一陣子我就受不了了,因為我沒有那個勇氣對我父親說謊。於是我到大馬士革來找你,但是你可不好找哇。」

「你是個誠實的好孩子,」我說。
「不久,你就可以成為你父親的偉大伴侶。」

蘇丹。瓦拉德悲傷地搖搖頭。

「你是我父親唯一需要的伴侶。我希望你能跟我一起回孔亞。我父親需要你。」

聽到這樣的邀約,我腦子裡像是有千百個思緒在翻攪。想到要再一次回到我顯然不受歡迎的地方,肉體自我的直接反應就是恐懼。

別聽他的話。你已經完成了你的使命。你不需要回到孔亞。要記得巴巴。札曼跟你說的話,那樣太危險了。如果你回到那個城裡,就再也出不來了。

我想要繼續雲遊世界,多認識新的朋友,看看新的城市;我也很喜歡大馬士革,隨隨便便就可以停留到下個冬天再走。雲遊到一個新的地方經常會讓一個人的靈魂感到可怕的孤寂與傷悲,但是有真主與我為伴,我在獨處中找到富足與圓滿。

然而我也很清楚,我的心還留在孔亞。我對魯米的思念之深,痛苦之切,甚至連他的名字都說不出來。話說回來,如果魯米不在我身邊,我在哪一個城市又有什麼差別呢?不管他在哪裡,就是我的拜向。

我移動棋盤上國王的位置,方濟各的眼睛猛地一睜,因為他意識到這是致命的一步棋,有時候走一步棋是為了贏得勝利,有時候卻只是因為那才是正確的一步棋。

「求求你跟我回去吧,」蘇丹.瓦拉德苦苦哀求道,打斷了我的思緒。

「那些說你閒話或是對你不好的人都深感悔恨,這一次回去,一切都會好轉。我跟你打包票!」

孩子啊,你不能打這樣的包票,我想要告訴他。沒有人可以。

可是我沒有說出口,只是點點頭說:

「我想要再看一次大馬士革的落日。明天,我們就可以啟程前往孔亞。」

「真的嗎?謝謝你!」蘇丹.瓦拉德笑容滿面,鬆了一口氣。

「你不知道這對我父親來說會有多麼重要!」

然後我轉身望著方濟各,他還在耐心地等我回來下棋。當我全心全意地看著他時,他嘴角泛起了一個淘氣的笑容。
「小心哪,我的朋友,」他得意洋洋地說。「將軍!」

 

~愛的哲學課:雲遊僧與詩人魯米


“柔順( meek )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將會繼承整個地球。”
“Blessed are the meek, for they shall inherit the earth."

我近乎尷尬的無法承認,我有點難以接受這份賜福,因為「柔順」帶著「服從」的意味。 雖然謙卑是一項高尚的個人品德, 但是「柔順」的概念還提供了其它意義,並不僅止於此,尤其是關於人類的相對價值。 「柔順」並不是一個容易讓我去把它與「繼承地球」一起聯想的概念! “這意謂著我應該以卑屈的地位去過一生嗎?或者,我們再次面臨翻譯上的難題了?”

他微笑並且說:“是的,更清晰的翻譯將會有所幫助。
「柔順」( meek )這個詞在亞拉姆語裡有幾個意義。 它可以表示:謙虛的、卑微的、卑屈的,或是謙讓的。 然而,這些都不是我所表達的意義。 在英語裡,我所要表達的最貼切的字是「中庸」( moderation )。 這才是它應該被詮釋的方式。

當你生活中庸時,你不就是在平衡中嗎?
當你生活在平衡中,你不就是完整的嗎?
當你完整時,你不就繼承了地球嗎?

“「中庸」是一個相對的概念,它從均衡與平衡取得它的力量。 它不能以同一個價值或是限制被強加於所有的人身上。 它必須透過洞察而學習。 一個身負重任的人比一個責任較少的人,需要更多的資源,才算「中庸」。 「中庸」並不是祈求限制或遵從, 而是合理的祈求「一個人在平衡時更為完整」。 一個人所需要的事物是經由他或她能夠「愛」的事物而定的。 在「愛」的指揮之下,透過「中庸」,一切事物都會得到供應。”

「那些生活中庸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將繼承地球。」中庸是上主的經濟原理,也是賜福的經濟法則!」
Blessed are those who live in moderation, for they shall inherit the earth.’ Moderation is the economy of God, and the economy of blessing!

當他說這道理時,他也提醒我不要把「中庸之道」變成一個新的評判標準(new standard of judgment)。“一個人的中庸可能對另一個人來說太過分,而對其他人卻不足夠。在中庸之內也有動態改變的層面。中庸是平衡,但它並不是沒有內在活力或變化之靜態停滯的平衡。中庸有一定的進展成果,經由成長、波動、守恆、和分享來維持它自己。幸福是中庸的真實感受。

“在所有人事物當中尋求中庸。 我不只是在物質的積聚或是身體的舒適上, 也在你吃的食物上、以及在心智的追求、習慣、和工作上建議「中庸」。 當地球成為天堂時,經濟原理的標準將會是「中庸」的標準。 「當其他人挨餓時,某些人還在積聚錢財。」這將不再是常態。 當你學習到:

你所分享出去的一切事物都將以倍數增加, 並且成為你自己接受的基礎,分享將會變成一種喜悅。”
Sharing will become a joy as you learn that everything you share will be multiplied and then become the basis of your own receiving."

 

~ Love Without End

他有一顆蘇菲的心

我是跟他們的自我吵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