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保護的文章:皈心狀態 Centering:詹姆士和饅頭人

該內容受密碼保護。如欲檢視請在下方輸入你的密碼:

污穢與潔淨本無法融合為一體

你的不快樂、不順遂,不是因為你的人生處境,是因為你「內在干擾機制」。你心智的制約,反應你的痛苦感受,歸因於外在的一切,並非是真理。怨苦,造成你的苦難;人會受苦,是因為自己一直在「怨苦」,因而 「願苦心成」。讓自己一直受苦的心願終於成真。


悟後起修開悟容易持悟難

        一個靈魂的重生,是由自己選擇並得以實現,是自動經由行為或是遵守教義產生。此外,靈性上的回復並不是一次的頓悟,是上上下下、持續不斷的過程。這是一種持續接受上主恩典的生活方式,有意識的融入並穿著「覺」衣。有一些人因為個人「懺悔」和「重生」體驗是如此深刻,以致於他們無法想像別人有不同的體驗,甚至有許多宗派信仰是環繞著強烈「個人頓悟」建立的。分享信念是值得讚揚的,但是,一個巨大的錯誤是在於沒有了解:

        即使是極好的成見也不能強迫別人相信,要尊重自由意志。

        強制信仰的宗教團體,對一個尚未了解真理的生命也無法解救。自由意志同意授權,神性的力量才能介入,自由意志永遠是救贖或危機的一個關鍵點。批判、分離、錯誤的創造自己是個人的選擇。現在,是讓每一個人認出這錯誤的時候了,並且,透過「愛」去找尋他自己回歸「真我」的途徑。


        有一些人誤認為苦難是來自「祂」的懲罰,苦難並不是「祂」的復仇,但根據宇宙的律法,以及因果關係的後果,「種瓜得瓜,種豆得豆」這概念有其真實性。不幸的,許多人受苦是因為:「他們對於這些苦難前景的信心過於對實相的祝福。」

There are some who mistakenly believe that suffering is a punishment from God. In regard to universal law, and as a consequence of cause and effect, there is truth to the idea that one reaps what has been sown, although it is not through God’s vengeance. Tragically, many people suffer because they have more faith in the prospect of pain than in the reality of blessing.

        那些經歷苦難生活的人們覺得:「困境至少是一件可依賴的事物,任何預期總比什麼都沒有來得好」。他們的父母親受苦,而且在這之前他們的祖父母也受苦,這遺留了一種愛在那痛苦的傳統上。有一些人真的喜愛他們的苦難,因為,那是他們與自己所珍愛的人之間,最強而有力的聯繫。對於某些人而言,在苦難中存活下來已成為他的自尊和成就的基礎,重點是當「愛」與「苦難」之間有了依附,這聯繫是會自我延續的。

Those who have experienced a life of suffering feel that hardship is at least one thing on which to rely—that any prediction is better than none. Their parents suffered, and their grandparents suffered before that, which bestows a kind of love upon that painful tradition. Some people have actually come to love their suffering, for it is the strongest bond to be shared with those who are dear to them. For some, surviving misfortune has become a person’s basis for accomplishment and self-esteem. The point is, when there is an attachment between love and suffering, the bond is self- perpetuating. 

你是你所愛的

As you love, so you are! 

        相反的,有一些人相互製造苦難,因為他們促成了一種環境,控制和支配皆是苦難的威脅一部分。他們創造了一種指望,並利用苦難作為手段的環境。最終,他們將會落入自己所設計的陷阱和意圖,並且,承受他們自己所營造的全部苦難。大多數的苦難發生是因為:「人類並不明白自己擁有祝福生命的權利。」

To the contrary, some people suffer reciprocally, because they have contributed to an environment in which the threat of suffering is part of control and dominance. They have created the kind of environment that expects and utilizes suffering for leverage. Eventually, they will fall prey to their own designs and intentions, and receive their own full measure of suffering. Most suffering occurs because humankind does not know that it has a right to the blessings of life. 

        你不必勉強接受傷害、失望、痛苦、困惑,或是沮喪。此外,當你尋求祝福,你神聖的盟約將會展現那尚未揭示的部分。如同我曾告訴你的,造物主以喜悅寫下你的盟約。那些執迷於苦難的人並不容易找到自己真正的目標。當你尋求祝福時,你會找到你生存的理由。尋求祝福並期盼它們;感恩並明白它們是你可請求的權利。

You do not have to settle for hurting, disappointment, pain, confusion, or depression. Moreover, when you seek blessings, the rest of your sacred contract will unfold. As I told you, the Creator has written your covenant in joy. Those who are obsessed with suffering do not easily find their true purpose. It is when you seek blessings that you find your reason for living. Seek blessings and expect them; be grateful and know they are yours for the asking. 

你有權利在生命裡做自己的決定。

You have the right to make your own decisions in life.

        一個決定不只包括你選擇要擁有的,還包括你想拒絕的,沒有別人可以為你作決定。

A decision involves not only what you choose to have, but also what you intentionally decline. No one else can do that for you.”

 

        — Love Without End


        開悟容易,持悟難;往往知道,但卻做不到,漸漸被烏雲籠蓋,掉到不知道,並受困在裡面。你的不快樂、不順遂,不是因為你的人生處境,是因為你「內在干擾機制」。你心智的制約,反應你的痛苦感受,歸因於外在的一切,並非是真理。怨苦,造成你的苦難;人會受苦,是因為自己一直在「怨苦」,因而 「願苦心成」,讓自己一直受苦的心願終於成真。

        批判的習性、分離意識、錯誤的創造自己的實相,未尊重他人的自由意志,認為極好而強迫他人相信,將會落入自己所設計的陷阱和意圖,並承受自己所營造的全部苦難。那些去控制、所求並執迷於苦難的人並不容易找到自己真正的目標;當你尋求祝福時(Seek blessings),你會找到你生存的理由,尋求祝福並期盼它們。

當向內的柔軟找到了秘密的傷口,
痛苦自己將會破裂岩石,「啊」!
讓靈魂呈現。

When inward tenderness finds the secret hurt,
pain itself will crack the rock and ah!
let the soul emerge. 

— 魯米 Rumi


資料來源

  • Glenda Green, 2011. Love Without End.

延伸閱讀

活在當下,也是一種執著

 

活在當下,也是一種執著,無法斷輪迴。沒有大腦干預的煩惱,那麼動物都活在當下、石頭也都活在當下。因此活在當下,不等於脫離輪迴。真相是,要活在永恆,不是活在當下,永恆就是源頭。

生命會揭示它自己

        當你「有意識」的去感知,便能意識到 「無意識」的單調與沈悶影響著生活,在你有意識的感知裡,一切事物都在揭示生命力,你不再恐懼變動,寧靜於事物外在形式的變化,一個更寬廣的明晰來到你眼前。當「內心的和諧」昇起,眼前的人事物的全貌,變得顯而易見,甚至在『不合理的事物』裡,都能「發現」、「領悟」及愉悅。允許自己在經歷一切,生活將從依賴的層面釋放。生命是愉悅,有動力,也有發展性。生命會揭示它自己。

《這是水:生活中平淡無奇又十分重要之事》/華萊士(David Foster Wallace)

「是日已過,命亦隨減,如魚少水,斯有何樂。」

        2008年9月12日, David Foster Wallace 上吊身亡。這位被譽為 “二十年來最具影響力,最富創造力的作家之一" 的 David Foster Wallace 受憂鬱症纏身二十幾年,數次改變療法而無效後,他選擇了一種相當痛苦的死法,拒絕活著。David Foster Wallace 曾被時代雜誌選入 1923 至 2005年的百大小說家,他的作品帶著濃厚的諷刺意味與黑色幽默,文章的思慮縝密,充滿哲理的思辨。他自殺身亡後,這場於 2005 年在 Kenyon College 的演講稿便由 Llittle, Brown and Company 在 2009 年發行成書,書名就叫 This is Water,當時引發了不少迴響。2013 年五月,短片製作公司 The Glossary 根據這場演講做了一段九分鐘的精美影片,短短十幾天吸引了超過四百八十幾萬的人觀看。然而,David Foster Wallace 想對那些即將邁入社會的畢業生說的話,短短九分鐘影片是無法完整表達的。於是我將全長二十多分鐘的演講加上中文字幕,希望能讓更多華文世界的人認識這位作家,瞭解他的思想。整場演講有三個重點:同理心,思考方式的選擇,成年生活必然的孤寂。他在演講中多次提到自己不是個好榜樣,希望同學不要重蹈他的覆轍。而三年後他就選擇了自殺。

意識的形成(心靈的第一道分裂)

        意識是一種接收器,由上或是由下,也就是由聖靈或是小我那兒接收資訊。意識具有不同的層次,覺識能夠產生驚人的改變,但無法超越知見的領域。覺識只要逐步加以訓練,就能在其巔峰狀態下意識到真實的世界。正因具有層次,而且能加以訓練,這事實充分顯示了覺識無法契入真知的領域。

心靈的分裂-意識的形成

空無-起源-關係-一體


♦ 延伸閱讀: